甲狀腺癌在本港年輕女性的發病率,僅次於排首位的乳癌;甲狀腺癌到第四期,十年存活率僅三至四成;因懷孕而延遲治療,後果更是可大可小。醫生建議,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查,以確保健康。

甲狀腺癌在國際癌症上並不普遍,發病率以女性居多,男、女發病比例為一比四左右。她指出,普遍發病時期多介乎四十至五十歲,但亦不乏十五至三十四歲的年輕女性,發病率更高踞本港年輕女性癌症第二位;患病初期的十年存活率幾近百分之百,但延遲治療,到第四期則可跌至只有三至四成,實不容忽視。
成因
甲狀腺癌的成因亦無明確的定論,醫學界現在的結論,甲狀腺與家族史、放射線接觸者、微量元素碘、性激素的作用等均有相關性,因此甲狀腺癌的發病病因仍不確切。
症狀
甲狀腺腫塊、質地硬而固定
腺體吞咽時上下移動性小
吞咽困難
聲音嘶啞
耳、肩疼痛
少數患者會形成淋巴結,肉眼可視
如何診斷
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若甲狀腺腫塊質硬、固定,頸淋巴結腫大,或有壓迫癥狀者,或存在多年的甲狀腺腫塊,在短期內迅速增大者,均應懷疑為甲狀腺癌。
如何治療
1.手術治療
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,以及頸淋巴結清掃。甲狀腺的切除範圍目前仍有分歧,範圍最小的為腺葉加峽部切除,最大至甲狀腺全切除。
2.內分泌治療
甲狀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,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。乳頭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均有TSH受體,TSH通過其受體能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。
3.放射性核素治療
對乳頭狀腺癌、濾泡狀腺癌,術後應用131碘放射治療,適合於45歲以上患者、多發性癌竈、局部侵襲性腫瘤及存在遠處轉移者。
4.放射外照射治療
主要用於未分化型甲狀腺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