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咽癌
鼻咽癌被稱為廣東瘤,顧名思義在廣東一帶十分常見,位列香港最常見及致命癌症的第七位,2009年新症數字達914人,死亡數字亦達359人。
患鼻咽癌的風險因素
遺傳因素
受EB(Epstein-Barr)病毒感染
鼻咽癌的症狀
初期症狀包括:
鼻涕帶血
痰涎帶血
一邊耳脹痛、耳鳴、聽覺減退
頸淋巴結腫大
後期症狀包括:
頭痛、面部麻木
複視
吞嚥困難、聲音沙啞
如何診斷鼻咽癌?
初步檢驗:
1. 內窺鏡檢查
醫生會利用檢視鼻咽的光導纖維內診鏡來檢查鼻咽內是否有腫瘤,亦可抽取組織作進一步化驗。
進一步檢驗:
1. 鼻咽及頸部磁力共振檢查
利用磁場配合電腦數碼處理,準確診斷腫瘤的範圍
2. 電腦掃描
利用電腦掃描體內影像,檢查癌細胞狀況。
3. 肺部X-光檢查
以X光檢查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肺部。
鼻咽癌的分期
第一期:腫瘤只侷限於鼻咽部內,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。
第二期 A:腫瘤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,且尚無鼻咽旁(parapharyngeal)、淋巴結侵犯及遠處轉移。
第二期 B:腫瘤侷限於鼻咽部內或是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、無鼻咽旁轉移,但已有單側小於 6 公分的頸淋巴結轉移。
腫瘤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、且有鼻咽旁轉移,無或有合併單側小於 6 公分的頸淋巴結轉移。
第三期:腫瘤雖尚未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,但已有雙側小於 6 公分的頸淋巴結轉移。
腫瘤已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,但並無鎖骨上窩淋巴結的轉移或是腫瘤已
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,但所有的頸淋巴結大小都是小於 6 公分的。
第四期 A:腫瘤已侵犯到顱內、下咽部或眼窩,但並無鎖骨上窩淋巴結的轉移或是腫瘤已侵犯到顱內、下咽部或眼窩,但所有的頸淋巴結大小都是小於 6 公分的。
第四期 B:不論腫瘤侵犯程度,但已有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或有任一頸淋巴結大小都是等於或超過 6 公分的。
第四期 C:已有遠處如骨骼、肝臟、肺臟或腦部的轉移,而不論腫瘤侵犯程度與淋巴結是否有轉移。
治療方法
1. 外科手術
把腫瘤和周圍有可能被癌細胞侵蝕的組織切除
2. 放射治療
利用高能量射線來治療癌症
3. 化學治療
利用抗癌藥物,透過血管到達身體各部分的癌細胞內,破壞和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。